冠脉介入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微创手术,能够有效改善心脏供血,减轻患者症状。在手术中,股动脉鞘的置入是关键步骤之一,它为后续的导管和器械提供了通道,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。然而,股动脉鞘的置入并非简单的操作,需要医生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,遵循规范的流程,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以下将详细解析冠脉介入术中股动脉鞘置入流程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。

一、术前准备与患者体位
在正式置入股动脉鞘之前,充分的术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。首先,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股动脉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,通常使用碘伏或其他消毒剂,确保手术区域无菌。消毒范围应覆盖整个腹股沟区域,避免术后感染。其次,患者需要采取正确的体位。通常情况下,患者会被要求平躺,臀部稍微抬高,下肢略微外展并轻微外旋。这种体位能够使股动脉区域更加暴露,便于医生操作。同时,患者需要保持放松,避免因紧张导致的血管痉挛,影响手术进程。
二、穿刺点的选择与局部麻醉
股动脉鞘的置入通常从股动脉穿刺开始。穿刺点的选择非常重要,通常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1-2厘米处,这可以有效避免损伤腹腔器官。医生可以通过触诊确定股动脉的搏动位置,标记出合适的穿刺点。
在穿刺前,需要对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。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,医生会通过注射器在穿刺点周围进行皮下和皮内麻醉,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。麻醉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剂量,避免药物过量导致的不良反应。
三、股动脉穿刺与导丝置入
局部麻醉完成后,医生会使用专用的穿刺针进行股动脉穿刺。穿刺时,针尖应与皮肤呈30-45度角,缓慢推进直至观察到血液回流。如果血液呈鲜红色且具有搏动性,说明穿刺成功,进入了股动脉。随后,医生会将导丝通过穿刺针置入股动脉。导丝是手术中的重要工具,它能够引导后续的器械进入血管。置入导丝时,需要确保其顺畅进入,避免弯曲或卡顿。一旦导丝成功进入血管,医生会撤出穿刺针,保留导丝在原位。
四、扩张与鞘管置入
导丝置入后,接下来是鞘管的置入。为了减少血管损伤,医生通常会使用扩张器对穿刺点进行扩张。扩张器的外径逐渐增大,能够有效地建立一个与鞘管匹配的通道。
在扩张完成后,医生会将鞘管沿着导丝推进,直至其完全进入股动脉。鞘管的作用是为后续的导管和器械提供通道,确保它们能够顺畅地进入冠状动脉。鞘管置入后,医生会撤出导丝和扩张器,保留鞘管在原位。
五、术后处理与注意事项
鞘管成功置入后,医生需要对其进行固定,通常使用无菌纱布或胶带固定在患者皮肤上。固定过程中需要注意松紧适度,过松可能导致鞘管移位,过紧则可能影响血液循环。
术后,医生会对穿刺点进行按压止血,通常需要按压10-15分钟,以减少出血风险。同时,患者需要保持穿刺侧下肢静止,避免过早活动导致的鞘管移位或出血。此外,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穿刺点情况也是至关重要的。如果出现局部肿胀、瘀血或疼痛加重等情况,应及时进行处理,防止并发症的发生。
冠脉介入术中股动脉鞘置入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操作,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细致的操作,医生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,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。从术前准备到鞘管置入后的处理,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医生严谨对待,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手术的成功。